U+5F16, 弖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5F16

[U+5F15]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5F17]

跨語言 编辑

漢字 编辑

部+1畫,共4畫,倉頡碼:弓一(NM)或X弓一(XNM),部件組合:⿱

來源 编辑

漢語 编辑

簡體正體/繁體

字源 编辑

從《龍龕手鑑·弓部》可見:「弖,互𢨥二音。」義未詳。「𢨥」在唐朝碑別字同「戶」,但《四聲篇海》則釋為「」的同義字。

發音 编辑

釋義 编辑

  1. 可能是或是兩者的異體。[1]

來源 编辑

  1. 中华大字典, 2014 edition.

日語 编辑

字源 编辑

日本漢字 ((こく)() (kokuji, 日本創造的漢字)),也有假說認為是由高句丽所造。早期可發現的使用例是幹弖利城,為建於西元414年的好太王碑要塞名稱。

日本最早的使用例,為西元461年的稻荷山古墳出土鐵劍上刻的地主名字:弖已加利獲居 (⟨teyo2kariwake2 invalid IPA characters (22) → Teyokariwake)半弖比 (⟨patepi1 invalid IPA characters (1) → Hatehi)

另一個理論,認為這是的異體字,用於假名⟨te⟩借音 (shakuon)

漢字 编辑

表外漢字

  1. 假名⟨te⟩借音 (shakuon)

讀法 编辑

  • 訓讀: (te, )

組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