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590A, 夊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590A

[U+5909]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590B]

漢字

說文解字
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凡夊之屬皆从夊。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夊部》 夊
《唐韻》息遺切《集韻》山垂切,𠀤音衰。行遲貌。《說文》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精薀》安行也。

又《廣韻》楚危切《集韻》初危切,𠀤音吹。義同。

又《玉篇》古文綏字。註詳糸部七畫。

——《康熙字典

字源

编辑

象形,同「」,象足形。「夊」本是倒寫的「止」,而「止」象足形,和「止」相關的字在構字中通常和行走有關。「夊」和「止」方向不同,在有些字表不同意。「止」是腳掌向上的,在「」會向前、離開之意;「夊」是腳掌向下的,在「」、「」中會到來之意。「夊」和「夂」本一字異體,僅是出頭和不出頭的關係,唯一的區別是「冬」、「終」的初文在秦文字及以後類化成「夂」,但「冬」、「終」初文秦文字以後也不再單獨使用。傳統字書訓讀「夊」為楚危切,可能來自「」,即「」,又同音假借「」。

古代字體(
說文解字
(漢·許慎
甲骨文 小篆
   
筆順
0 strokes

参考

编辑

编码

编辑
”的Unihan資料

漢語

编辑
 
中文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讀音

编辑

字義

编辑
  • 古同“绥绥”,形容慢慢行走的樣子

日語

编辑

讀音

编辑


異體字

:若字形无法正常显示,请安装Unicode擴展字形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