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拉丁語第一類變格

描述

编辑

拉丁語第一類變格的單數主格以 -a 結尾,而單數屬格以 -ae 結尾。在歷史語言學的語境中,這些名詞被稱為 ā-幹名詞(對應於希臘語中以 η 結尾的詞幹)。拉丁語教學使用了不同的「詞幹」概念,將其定義為在所有變格形式中共有的部分:這個詞幹可藉由從單數屬格形式中移除 -ae 得到,而變格形式可將下表中顯示的詞尾添加到這個詞幹上來構建。這一變格中詞尾的主要字母是 a

第一類變格的名詞通常具有陰性語法性別。這不僅包括許多指代女性生物(人類或動物)的名詞,如 puella f (女孩;女童)equa f (母馬;雌馬),還包括許多指代無生命物體或抽象概念的名詞,如 aqua f ()vīta f (生命)。然而,少數第一類變格名詞是陽性的,這是相對於常規而言的例外。大多數第一類變格陽性名詞指代男性或不特定性別的人。這些包括:

無生命的第一類變格名詞很少是陽性的,但在以下類別中可以找到例子:

  • 有時是河流名稱,在拉丁語中這些通常(但不總是)為陽性。
  • 外來詞,包括從希臘語中借用的各種名詞(見下文)。

incola 類型的複合詞通常在語法上是陽性的(與其他陽性名詞一樣,當不定地使用時,它們可以有通稱意義),但有些例子顯示,當特指女性時,它們被視為語法上的陰性。因此,字典常將 incola 之類的詞分類為「通性」名詞。它們常常與其他名詞一起作為限定語使用。在古典拉丁語中的例子常可解釋為兩個名詞的同位(拉丁語中的常見結構)。然而,拉丁語中名詞和形容詞之間的區分有些模糊,這類詞中的一些最終表現出越來越類似於形容詞的行為(例如,被用來修飾中性名詞)。因此,一些(如 advena)可能被描述為通性形容詞。

第一類變格還包含三種古希臘語名詞,源自其第一類變格。它們在單數形式中有不規則變化。有時,這些古希臘語名詞可能按照拉丁語本土名詞的方式變格,例如,可以使用主格 athlēta 而非原始形式 athlētēs

特殊情況

编辑
  • 較古老的單數屬格詞尾是 -ās。這常與 familia 一起使用,如 pater familiās(家長)和 māter familiās(女家長)。
  • 在詩歌中,會出現單數屬格 -āīAquāī 替代 aquae
  • 在某些情況下,複數屬格詞尾可以表現為 -um 而非 -ārumCaelicolum 替代 caelicolārum
  • 由於第一類變格名詞和第二類變格名詞在複數與格和離格中都顯示 –īs,像 equus(馬)和 equa(母馬)這樣的詞在這些情況下最終看起來會相似。然而,如果必須區分,表示「母馬們」的 equīs 在複數與格和離格中會變成 equābus。因此,詞尾 -ābus 常用於名詞 dea(女神)和 filia(女兒)的複數與格和離格。

變格範式

编辑
格位 單數 複數
主格 -a -ae
屬格 -ae -ārum
與格 -ae -īs
賓格 -am -ās
離格 -īs
呼格 -a -ae

例子:

形容詞

编辑
單數 複數
格位/性別 陽性/陰性 中性 陽性/陰性 中性
主格 -a -ae -a (?)
屬格 -ae -ārum
與格 -ae -īs
賓格 -am -a -ās -a (?)
離格 -īs
呼格 -a -ae -a (?)
  • 第一類變格的形容詞是「通性」的,這意味著陽性和陰性使用相同的形式。這些形容詞與中性名詞一起使用的情況在古典拉丁語中非常罕見且證據不足,但有少數例子顯示中性單數屬格(「Tempore rūricolae patiēns fit taurus arātrī」, 奧維德《悲愁集》4.6.1)或中性單數離格形式(「vīnō aliēnigenā」, 奧盧斯·蓋利烏斯《阿提卡之夜》2.24.2.8 和 「dē indigenā vīnō」, 普林尼《自然史》14.72.3)。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中性形式甚至其存在都是可疑的。
    • 中性形式在主格/賓格/呼格以外的情況下可能與陽性/陰性形式相匹配。拉丁語中性名詞和形容詞在這三種格位中始終共用相同的形式,並且在複數中幾乎總是以 -a 結尾。根據這些規則,我們可能會推斷在單數和複數的中性主格/賓格/呼格中使用詞尾 -a,事實上,在後期作者中確實有一些以 -a 結尾的中性形式的證據。五世紀可能生活過的語法學家龐培認為 advena 一詞適用於所有三種性別,稱可以找到短語「mancipium advena」。[1] 特爾圖利安在 animālia terrigena 中使用 terrigena 作為中性複數(但這可能被視為非古典特徵)。[2]
    • 然而,一個複雜因素是,這類形容詞中的許多最終發展出了作為第一/第二類變格形容詞的替代形式,即 -us, -a, -um。這使得以 -a(主格/賓格/呼格)或 -īs(與格/離格)結尾的已證實中性複數形式是第一類變格還是第二類變格形式變得模糊不清。例如,普里西安引用了瓦萊里烏斯·馬克西穆斯的「alienigena studia」,但將 alienigena 解釋為第二類變格複數形式(對應於單數 alienigenum),認為在第一或第五類變格中沒有中性。[3] Gaffiot 引用塞內卡的「alienigena [...] sacra」(《書信》108.22)和盧克萊修的「ex alienigenis rebus」(《物性論》1.865)作為 alienigenus, alienigena, alienigenum 的例子,[4] 即使在塞內卡或盧克萊修的作品中沒有出現無歧義的第二類變格形式的這個詞。
    • 這種歧義不適用於以 -ārum 結尾的屬格複數形式,在新拉丁語作者中有一些這些形式修飾中性名詞的例子,如 animalium indigenarum/cornupetarum

例子:

希臘語名詞

编辑
希臘語名詞
格位 單數 複數
-ē, -ēs f -ēs, -ae m -ās, -ae m
主格 -ēs -ās -ae
屬格 -ēs -ae -ārum
與格 -ae -īs
賓格 -ēn -ān / -am -ās
離格 -īs
呼格 -ae
地格 -ae -īs

注意:

  • 複數和單數與格形式與純拉丁語詞的形式相同。

例子:

參考資料

编辑
  1. Friedrich Lindemann (1820年) Pompeii Commentum Artis Donati...第 155 頁
  2. Bassett, Samuel E. (1920年), “Reviews: Musa Americana (Third Series): Latin Odes in Classic Metres, with English Text. By Anthony F. Geyser, S. J., A.M., Professor of Latin Literature, Campion College, Prairie du Chien, Wisconsin. Chicago: Loyola University Press (1920). Pp. 71. 25 cents. Musa Americana (First Series). Second Edition (1920). 15 cents.”,The Classical Weekly,第 14 卷, 期7,第 55 頁
  3. Heinrich Keil (1855年) Grammatici Latini Ex recensione Henrici Keilii / Vol. 2 Prisciani Institutionum Grammaticarum Libri I-XII ex recensione Martini Hertzii第 195-196 頁:
    Valerius autem Maximus in II memorabilium ponit 'alienigena studia', quod prima declinatio non habet: nullum enim neutrum nec primae nec quintae declinationis potest inveniri, nec idem esse singularis nominativus neutri generis in a desinens et nominativus pluralis. Sed antiquissimi hic alienigenus et haec alienigena et hoc alienigenum dicebant, ex quo potest hoc esse plurale. Nec non cetera similiter a genere composita proferebant, caprigenus, terrigenus, taurigenus, idque usus confirmat.
  4. alienigenus在Gaffiot, Félix (1934年) Dictionnaire illustré Latin-Français (拉丁語-法語詳解詞典),Hachette中的內容,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