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節流,是戰國荀子論述財政收入和生產關係的道理。

《荀子·富國》:「故田野縣鄙者(指生產)財之本也,垣窖倉廩者(指儲備)財之未也,百姓時和(適時耕種)、事業得敘(序)者,貨之源也;等賦(按等征賦稅)府庫者,貨之流也。」

荀子主張「節其流、開其源」,以實現「上下均富」的目標,即國家的財政收入要建立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必須實行發展生產,撙節賦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