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
U+342C, 㐬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342C

[U+342B]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展區A
[U+342D]

跨語言

编辑
筆順
中國大陸、日本、朝鮮、越南
 

其他寫法

编辑
  • 當這個字作為一個字元放在右邊時,會有不同的顯示(請參閱下面的衍生字):
    • 在中國大陸(基於新字形)、日本漢字、韓國漢字和越南喃字中,上方部件𠫓被書寫為(4畫),而右下方的筆畫則被書寫為,尾部帶有鉤,這是《康熙字典》中的歷史形式。
    • 在臺灣和香港(基於Big5字形),上方部件𠫓被寫成(3畫)而右下筆則被書寫為,沒有結尾鉤。

漢字

编辑

亠部+5畫,共7畫,倉頡碼:卜戈竹山(YIHU),四角號碼00212部件組合𠫝丿

衍生字

编辑

參見

编辑

來源

编辑

漢語

编辑

字源

编辑
古代字體(
甲骨文
 

象形漢字 :新生嬰兒,倒立顯示。上部是倒置的。下部三條線代表羊水或頭髮,Henshall認為後者的解釋幾乎肯定是不正確的。[1]原本是彼此的變體。

詞源1

编辑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異體字。)

詞源2

编辑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異體字。)

詞源3

编辑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異體字。)

詞源4

编辑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異體字。)

詞源5

编辑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異體字。)

詞源6

编辑
關於「」的發音和釋義,請見「」。
(此字是「」的異體字。)

來源

编辑
  1. Henshall, Kenneth G. (1998). A Guide to Remembering Japanese Characters (2nd ed.). Singapore: Tuttle Publishing. p. 124. ISBN 978-0-8048-2038-7

日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表外漢字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讀法

编辑

來自中古漢語 (中古 ljuw);對照官話 (liú)

  • 吳音: (ru)
  • 漢音: りゅう (ryū)りう (riu, 歷史)

來自中古漢語 (中古 dwot, thwot);對照官話 ()

朝鮮語

编辑

詞源1

编辑

來自中古漢語 (中古 ljuw)。

發音

编辑

漢字

编辑
韓語維基文庫包含此漢字的原文:

(音訓 깃발 (gitbal ryu)南韓 깃발 (gitbal yu))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詞源2

编辑

來自中古漢語 (中古 xwang, xwangH)。

發音

编辑

漢字

编辑
韓語維基文庫包含此漢字的原文:

(音訓 거칠 (geochil hwang))

  1.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

來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