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譯自梵語 महाभारत (mahābhārata),來自महा (mahā) + भारत (bhārata)。雖然全譯本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但中文標題在20世紀初就已出現,例如:蘇曼殊的小說《斷鴻零雁記》(1912年)。還有些變體,像是魯迅 (1907年) 用過的摩訶波羅多。所選的漢字受到中古漢語語音和慣例的影響,大量印度語言作品被翻譯為中古漢語,可重構為摩訶婆羅多 (中古 ma xa ba la ta)。
韻圖
|
字
|
摩
|
摩
|
訶
|
婆
|
羅
|
多
|
讀音 #
|
1/2
|
2/2
|
1/1
|
1/1
|
1/1
|
1/1
|
聲
|
明 (4)
|
明 (4)
|
曉 (32)
|
並 (3)
|
來 (37)
|
端 (5)
|
韻
|
戈 (95)
|
戈 (95)
|
歌 (94)
|
戈 (95)
|
歌 (94)
|
歌 (94)
|
調
|
平 (Ø)
|
去 (H)
|
平 (Ø)
|
平 (Ø)
|
平 (Ø)
|
平 (Ø)
|
開合
|
合
|
合
|
開
|
合
|
開
|
開
|
等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反切
|
莫婆切
|
摸卧切
|
虎何切
|
薄波切
|
魯何切
|
得何切
|
白一平方案
|
ma
|
maH
|
xa
|
ba
|
la
|
ta
|
擬音
|
鄭張尚芳
|
/muɑ/
|
/muɑH/
|
/hɑ/
|
/buɑ/
|
/lɑ/
|
/tɑ/
|
潘悟雲
|
/muɑ/
|
/muɑH/
|
/hɑ/
|
/buɑ/
|
/lɑ/
|
/tɑ/
|
邵榮芬
|
/muɑ/
|
/muɑH/
|
/xɑ/
|
/buɑ/
|
/lɑ/
|
/tɑ/
|
蒲立本
|
/mwa/
|
/mwaH/
|
/ha/
|
/bwa/
|
/la/
|
/ta/
|
李榮
|
/muɑ/
|
/muɑH/
|
/xɑ/
|
/buɑ/
|
/lɑ/
|
/tɑ/
|
王力
|
/muɑ/
|
/muɑH/
|
/xɑ/
|
/buɑ/
|
/lɑ/
|
/tɑ/
|
高本漢
|
/muɑ/
|
/muɑH/
|
/xɑ/
|
/bʱuɑ/
|
/lɑ/
|
/tɑ/
|
推斷官話讀音
|
mó
|
mò
|
hē
|
pó
|
luó
|
duō
|
推斷粵語讀音
|
mo4
|
mo6
|
ho1
|
po4
|
lo4
|
do1
|
摩訶婆羅多
- 古印度兩大梵語史詩之一,講述的據說是創立印度王國的婆羅多王後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