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B8E, 鮎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9B8E

[U+9B8D]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9B8F]


漢字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系列#2478():
  • 說文解字
    𩷑也。从魚占聲。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鮎,《唐韻》《集韻》《韻會》𠀤奴兼切,音拈。《說文》鯷也。《爾雅·釋魚註》鮎別名鯷,江東通呼鮎爲鮧。《本草圖經》鮧背靑而口小者名鮎。周益公記:宜興洞有四足鮎。宋乾道六年,行都北關有鮎魚,色黑,腹下出人手於兩旁,各具五指,此魚妖也。又《集韻》《正韻》𠀤尼占切,音黏。義同。

    𩷑,《說文》鰋本字。
    鰋,《廣韻》《韻會》《正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𠀤音偃。《爾雅·釋魚》鰋。《註》今鰋額白魚。《詩·小雅》魚麗于罶,鰋鯉。《正字通》一說鰋身圓白額,性好偃,腹平著地,故名。○按《說文》本作𩷑。鮀也,鮀鮎也。《詩·小雅》毛傳:鰋,鮎也。《六書故》曰:《爾雅》鯉鱣鰋鮎鯊鮀,各舉六物。讀者以鱣釋鯉,鮎釋鰋,鮀釋鯊。毛氏、《說文》皆蹈此誤,𠀤以鰋爲鮎。《說文》又幷以鮀爲鮎。尤非。

    鮀,《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爾雅·釋魚》鯊鮀。《註》今吹沙小魚,體圓而有點文。《正字通》鮀卽小沙魚別名,說文以鮀爲鮎,以鰋爲鮀,𠀤非。詳後鰋字註。又《本草圖經》鮀魚生湖畔土窟中,形似守宮而大,長丈餘,背尾俱有鱗甲。

    ——《康熙字典

    參考 编辑

    字辨 编辑

    汉语中,「鮎」同「鯰」。《說文解字》即收錄「鮎」,大徐本小篆字形乃「鮕」、段注本則「鮎」。「鯰」未見於以往典籍,但因清末民初日本強勢文化及台灣曾受日本統治影響而採納,過去中國大陸簡化字也曾收錄[2];台灣制定BIG5碼時未加考據只納入「鯰」,教育部亦將其列為正字。「鯰」,據日本方面考證,最早出自中國南北朝典籍《食經[3]
    日语中,「鮎」被本土化指「香魚[4],附會《日本書紀》記載神功皇后親征新羅前釣魚占卜,以勾針為鉤、衣線為釣線、飯粒為餌,結果釣得細鱗魚(香魚)兆勝的事蹟;原義另由「鯰」表示。

    编码 编辑

    ”的Unihan資料

    漢語 编辑

    讀音 编辑

    翻譯 编辑

    日語 编辑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ja

    讀音 编辑

    朝鮮語 编辑

    讀音 编辑

    音讀 (cem)

    異體字

    :若字形无法正常显示,请安装Unicode擴展字形档。)

    出處 编辑

    1. “鮕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请提供作品标题)[1], 访问于2015-10-04, 存档自原始网页2004-11-08
    2. 王正 (2011-05), “「鮎魚」是不是「鯰魚」?——「鮎」與「鯰」異體混亂現象亟待規範”, 語文建設通訊第97期[2],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存档自原始网页2012-03-08
    3. 和名類聚抄(元和古活字那波道圓本)》;真名真魚字典8画:鯰。可能是《食經》流傳日本時的俗字
    4. 姚德怀 (2011-05), “鯰魚?鮎魚?//魚?”, 語文建設通訊第97期[3],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存档自原始网页201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