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

编辑

寫法

编辑

规范字简化字):(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
傳統字(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
国字标准字体(台湾)
香港标准字形(香港、澳门)

讀音

编辑

国语/普通话 汉语拼音 shàng xià



含义

编辑

I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老殘游記》第二回:“一片白花映着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2. 指天地。
    《楚辭‧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後漢書‧陳寵傳》:“方今聖德充塞,假於上下。”
    李賢注:“上下,天地也。”
    《南史‧宋武帝少帝紀論》:“宋武地非齊晉,眾無一旅,曾不浹旬,夷凶剪暴,誅內清外,功格上下。”
    魯迅《墳‧人之歷史》:“如中國古說,謂盤古闢地,女媧死而遺骸為天地,則上下未形,人類已現,冥昭瞢暗,安所措足乎?”亦指天神和地神。
  3. 指天神和地神。
    《書‧召誥》:“毖祀於上下,其自時中乂。”
    孔傳:“為治當慎祀於天地。”
    孔穎達疏:“舉天地則百神之祀皆慎之也。”
    宋·蘇軾《徐州祈雨青詞》:“事神不恭,獲戾於上下,臣等實有罪。”
  4. 指天神和人物。
    《國語‧周語上》:“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無不得其極。”
    韋昭注:“上謂天神,下謂人物也。”
    漢·司馬相如《封禪文》:“披藝觀之,天人之際已交,上下相發允答。”
  5. 指位分的高低,猶言君臣、尊卑、長幼。
    《易‧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孔穎達疏:“上,謂君也;下,謂臣也。”
    《書‧周官》:“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
    孔傳:“和上下尊卑等列。”
    《呂氏春秋‧論威》:“義也者,萬事之紀也。君臣上下親疏之所由起也。”
    高誘注:“上,長;下,幼。”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你這起人不曉得事體,沒上下的!”張天翼《兒女們》一:“一批小人,不知上下,不知好歹!”
  6. 上等中的下等,即第三等。
    《書‧禹貢》:“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
    孔傳:“田第八,賦第三。”
    《漢書‧地理志上》:“田上下,賦中上。”
    顏師古注:“田第三,賦第四。”
    宋·晁貫之《墨經‧松》:“可揭而起,視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
  7. 高低;優劣;勝負。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玩具‧書畫學》:“宋制書畫二學……人主時出新意校試,以第其上下。”
    《西游記》第五二回:“這大聖捻着拳頭,來於洞口,罵道:‘腯潑怪物,快出來與你孫外公見個上下!’”
  8. 上首和下首。
    《紅樓夢》第六三回:“掣此籤者,不便飲酒,只令上下兩家各飲一杯。”
  9. 謂從頭到腳。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郭鐵筆接在手內,將眼上下把浦郎一看。”
    《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那掌櫃的聽了,把安公子上下一打量。”
  10. 猶言古今。
    《漢書‧敘傳下》:“篇章博舉,通於上下。”
    王先謙補注:“上下謂古今也。”
    《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縱橫九萬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英雄兒女,一身兼備的,也只見得兩個。”
  11. 猶言前後。
    漢·王充《論衡‧問孔》:“案賢聖之言,上下多相違,其文前後多相伐者,世之學者,不能知也。”
    明·郎瑛《七修類稿‧詩文一‧各詩之始》引楊仲弘云:“凡作律詩,起處要平直,承處要舂容,轉處要變化,結處要淵永,上下要相聯,首尾要相應。”
  12. 猶左右。用在數量詞後,表示約數。
    《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安公子纔得二十歲上下的一個美少年,巍然高坐受這班新貴的禮,大家看了,好不替他得意。”
    老舍《趙子曰》第一:“天台公寓住着有三十上下位客人,雖然只有二十間客房。”
  13. 猶仰俯。
    《周禮‧春官‧卜師》:“凡卜,辨龜之上下左右陰陽,以授命龜者,而詔相之。”
    鄭玄注:“上,仰者也,下,俯者也。”
    賈公彥疏:“龜俯者靈,行頭低;仰者謝,行頭仰。”
  14. 猶言豐欠。
    《周禮‧地官‧廩人》:“以歲之上下數邦用,以知足否。”
    賈公彥疏:“上下即豐凶。”
  15. 猶言匹敵,差不多。
    唐·韓愈《與馮宿論文書》:“近李翱從僕學文,頗有所得……有張籍者,年長於翱,而亦學於僕,其文與翱相上下。”
    清·管同《讀<晏子春秋>》:“且劉向、歆、班彪、固父子,其識與太史公相上下,苟所見如今書多墨氏說,彼校書胡為入之儒家哉?”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若其文化昭明,誠足以相上下者,蓋未之有也。”
  16. 猶言周旋。
    《左傳‧定公四年》:“﹝楚﹞左司馬戌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
    唐·韓愈《劉統軍碑》:“公為陳方,應變為械,與之上下,寇無所賴,遂至遁敗。”
    清·曾國藩《金陵湘軍陸師昭忠祠記》:“九帥乃分兵守東梁山,而遣南桂與朱洪章、羅洪元輩力扼此關,夾河而與之上下。”
  17. 六朝及隋唐時代對父母的尊稱。
    《宋書‧孝義傳‧郭原平》:“今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南史‧劉瓛傳》:“又上下年尊,益不願居官次,廢晨昏也。”
  18. 宋元以後對公差的尊稱。
    《水滸傳》第三九回:“戴宗坐下,只見個酒保來問道:‘上下打幾角酒?要甚麼肉食下酒?’”
    《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只見點茶的老子,手把粥碗出來道:‘眾上下少坐,宋四公教我買粥,喫了便來。’”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眾僧見住持被縛,大家走將攏來,說道:‘上下不必粗魯,本寺是山塘王相府門徒,等閒也不受人欺侮。’”
  19. 舊時請問尊長名字,也稱“上下”。猶言上一字,下一字。
    田漢京劇《白蛇傳》第九場:“許:‘請問老師父上下?’法:‘老僧法海。’”

II

  1. 升降。
    《楚辭‧卜居》:“將氾氾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王逸注:“隨眾卑高。”
    晉·干寶《搜神記》卷一:“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至崑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唐·杜甫《卜居》詩:“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2. 增減;變更。
    《周禮‧秋官‧司儀》:“凡四方之賓客,禮儀辭命餼牢賜獻,以二等從其爵而上下之。”
    賈公彥疏:“爵尊者禮豐,爵卑者禮殺。”
    《國語‧齊語》:“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韋昭注:“不可上下者,辭定不可移也。”
    《南史‧恩倖傳序》:“夫鮑魚芳蘭,在於所習,中人之性,可以上下。”
    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

相关词汇

编辑
  • 近義詞:
  • 反義詞:
  • 派生詞:
  • 同音詞(現代標準漢語):
  • 相關詞彙:高低, 高下, 高卑, 貴賤
  • 常見詞語搭配:

翻譯

编辑


日语

〉【じょうげ,かみしもTemplate:Ja-名·$9サ

  1. 上下,上面下面。
  2. 上行下行。
  3. 地位高的人和地位低的人。
  4. 升降,波动。
    上下動
    (地震)上下震动。
  5. 上下两件配成一套的衣服。
  6. 上下。
  7. 上衣和裙裤。
  8. 腰的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