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 遘
康熙字典
|
《酉集下》《辵部》 遘 《唐韻》古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居𠋫切,𠀤音姤。《說文》遇也。《爾雅·釋詁》遘、逢、遇、遻,見也。《註》行而相値也。《書·洛誥》無有遘自疾。《註》言身其康强,無有遘遇自罹疾害者。《崔駰·慰志賦》嘉昔人之遘辰兮。又與覯通。《前漢·敘傳》遘閔旣多。《詩·邶風》作覯。 考證:〔《爾雅·釋訓》遘逢遇遻,見也。〕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詁。
——《康熙字典》
|
從「辵」「冓」聲,本義是相遇。商周文字或僅從路口象形「行」省「彳」或足象形「止」,「辵」、「彳」、「止」皆是表示行走的近義部件,而「辵」是「彳」和「止」的組合會足在道路上行走意。「冓」像二物相遇,本身即有「遇」之意,例如木材之遇「構」、貝幣之遇「購」、男女之遇締結婚姻的「媾」、言語之遇「講」。「冓」本義即為遇,是「遘」的初文,加「辵」則更強調了其相遇義。
|
上古漢語
|
溝
|
*koː
|
篝
|
*koː
|
鞲
|
*koː
|
韝
|
*koː, *kʰoː
|
褠
|
*koː
|
冓
|
*koː, *koːs
|
構
|
*koːs
|
購
|
*koːs
|
媾
|
*koːs
|
覯
|
*koːs
|
遘
|
*koːs, *koːs
|
煹
|
*koːs
|
搆
|
*koːs
|
講
|
*kroːŋʔ
|
耩
|
*kroːŋʔ
|
傋
|
*kroːŋʔ, *qʰroːŋʔ
|
斠
|
*kroːɡ
|
異體字
- (注:若字形無法正常顯示,請安裝Unicode擴展字形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