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卡爾·米倫巴赫牽頭的科學委員會在新拉脫維亞語拼寫中提出本字,並自1909年起開始在學校教授。過去拉脫維亞語以德文尖角體書寫,偶爾也用西里爾字母。
Ē (大寫,小寫 ē)
- 拉脫維亞語字母表的第8個字母,名稱為garais ē並以拉丁文字書寫。
- 雖然在字母表中有單獨佔位,但和其他帶長音符號的長元音一樣,Ē/ē 在字母列表(如詞典)中被歸入對應的 E/e,
- Ē/ē(類似其對應短元音 E/e)有兩種發音:[ɛ] — šaurais e (“窄 e”) — 以及 [æ] — platais e (“寬 e”)。原則上,[ɛ] 接的是含硬腭音的元素(元音 i, ī, e, ē;雙元音 ie, ei;硬腭輔音 j, ķ, ģ, ļ, ņ, š, ž, č, dž;舊寫法 ŗ);其他情況則用 [æ]。然而一些歷史上的變化刪除了某些詞裡的硬腭音元素,所以字母 e 究竟是讀作 [ɛ] 還是 [æ],可能需要特別去記住。
(此詞的語源缺失或不完整。請協助添加,或在茶室進行討論。)
Ē (大寫,小寫 ē)
- (語言學) 用於轉寫古希臘語字母 Η / η
- Toporišič, Jože (2001年), “Slovaropisna pravila”,Slovenski pravopis (斯洛文尼亞語),Ljubljana:ZRC SAZU,ISBN 961-6358-37-5,第 17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