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 编辑

 
維基百科有一篇相關的條目:
  • 支那
  • 發音 编辑



    韻圖
    讀音 # 1/1 1/3
    聲紐 (23) (8)
    韻類 (11) (94)
    聲調 平 (Ø) 平 (Ø)
    開合
    四等
    反切
    白一平方案 tsye na
    擬音
    鄭張尚芳 /t͡ɕiᴇ/ /nɑ/
    潘悟雲 /t͡ɕiɛ/ /nɑ/
    邵榮芬 /t͡ɕjɛ/ /nɑ/
    蒲立本 /ciə̆/ /na/
    李榮 /t͡ɕie/ /nɑ/
    王力 /t͡ɕǐe/ /nɑ/
    高本漢 /t͡ɕie̯/ /nɑ/
    推斷官話讀音 zhī nuó
    推斷粵語讀音 zi1 no4

    詞源1 编辑

    簡體正體/繁體
    (支那)
    異體 脂那
    至那
    芝那

    來自梵語 चीन (cīna)的音譯,但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的理論,包括來自上古漢語 [1][2],或者衍生自 < 中古漢語 < 上古漢語 (Zhengzhang, 2006)、[3],或夜郎的自稱Zina[3]。與英語 China 同源。參見中國的稱號支那 (印度)

    專有名詞 编辑

    支那

    1. (起初中性now貶義冒犯) 中國
      支那曩者滿清虐政國民專制共和 [文言文繁體簡體]
      來自:1914年,孫中山致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勸助中國革命函
      Zhīnà nǎngzhě kǔ Mǎnqīng nüèzhèng, guómín gòng qǐ gé zhuānzhì wéi gònghé. [漢語拼音]
      中國過去遭受了滿清的暴政,因此全國人民奮起反抗,推翻了專制者,建立了共和國。
    使用說明 编辑
    • 最初在古印度記錄和一些中國佛教文獻中使用。明治維新後,這個詞作為一個中性詞在中國很流行,但在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和之後,這個詞變得具有貶義和攻擊性。現在,它通常只在一些專門名詞中使用,例如:印度支那交趾支那;也用作香港、台灣獨立活動人士,或反中人士對中國大陸的蓄意種族歧視。
    衍生詞 编辑
    同義詞 编辑

    Thesaurus:中國當中無法找到合適的{{col*}}(或變體)模板

    相關詞 编辑
    派生詞 编辑
    漢字詞支那):

    詞源2 编辑

    簡體正體/繁體
    (支那)

    (此詞的語源缺失或不完整。請協助添加,或在茶室進行討論。)

    專有名詞 编辑

    支那

    1. () 鄉名,位於中國雲南德宏 自治州盈江

    來源 编辑

    1. Yule, Henry (2005) 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1], ISBN 8120619668, 页2–3
    2. Dr M. R. Singh (1972) Geographical Data in Early Puranas, 页172
    3. 3.0 3.1 Wade Geoff (2009-05), “The Polity of Yelang and the Origin of the Name 'China'”, Sino-Platonic Papers[2], 期188

    日語 编辑

     
    日語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維基百科 ja
    本詞中的漢字

    五年級

    常用漢字
    音讀

    替代寫法 编辑

    詞源 编辑

    來自中古漢語 支那 (中古 tsye na),梵語 चीन (cīna)的音譯,自身衍生自上古漢語 ,秦朝或秦國的名號。

    發音 编辑

    專有名詞 编辑

    ()() 支那(シナ) (Shina

    1. (戰前現今口語常認為貶義) 中國

    使用說明 编辑

    漢字拼寫的支那在歷史上比較常見,但使用這個詞彙有一定頻率造成衝突。現代用法包括片假名中的シナ。然而,這個詞作為一個整體使用的頻率比過去要低,部分原因是地緣政治的變化。

    衍生詞 编辑

    朝鮮語 编辑

    此字詞中的漢字

    專有名詞 编辑

    支那 (Jina) (韓文 지나)

    1. 지나 (jina)的漢字?中國

    越南語 编辑

    此字詞中的漢字

    專有名詞 编辑

    支那

    1. Chi Na (中國)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