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4E8C, 二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4E8C

[U+4E8B]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4E8D]

漢字

漢語數詞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2 103 104 108 1012
標準
小寫小写

十千 (馬來西亞、新加坡)
亿 (臺灣)
萬億万亿 (中國大陸)
金融
大寫大写
字形拆解/相關派生漢字
  • 系列#0422():
  • 說文解字
    地之數也。从偶一。凡二之屬皆从二。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二部》 ,二
    〔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 又巽二,風神名。

    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𠄠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𠄞𠄠𠄟二。
    考證:〔《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供二招大罪也。〕 謹照原文供改共。招改徼。

    ——《康熙字典

    字源 编辑

     
    二。

    指事字,以二橫代指數字二。古文字中二橫等長,本作「𠄠」,商周文字中上橫短是「」(「𠄞」),下橫短是「」(「𠄟」),春秋文字「」和「」各加一豎,「二」不再需要與其區分,隸楷中「二」上橫為了美觀而變短。

    古代字體(
    西周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
    (於漢朝編纂)
    《六書通》
    (於明朝編纂)
    《隸辨》
    (於清朝編纂)
    甲骨文 金文 金文 金文 楚系簡帛文字 秦系簡牘文字 古文字 小篆 傳抄古文字 隸書
                       

    筆順 编辑

    筆順
     

    參考 编辑

    编码 编辑

    ”的Unihan資料

    漢語 编辑

    讀音 编辑


    註解
    • 3nyi - 白;
    • 3hher - 文。
  • 湘語
  • 上古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2011年)

     查閱自網址: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00, 20 Feb. 2011),查閱日期 2012-12-04。

    現代北京音(漢語拼音)中古音構擬上古音英義
    èrnyijH/*nij-s {*ni[j]-s}/two
    中古音母,三等開,止攝,去聲,
    各家擬音(中古)
    鄭張尚芳 高本漢 李榮 潘悟雲 蒲立本 王力 邵榮芬
    各家擬音(上古)
    高本漢 李方桂 王力 白一平 鄭張尚芳 潘悟云
    Ⅺ/7部 脂部 脂2部 脂2部

    可能的原始漢藏語詞源:
    1. 藏語詞彙:གཉིས་
    2. 緬甸語詞彙:နှစ်
    3. 原始漢藏語詞根:#2504

    釋義 编辑

    (èr,ㄦˋ;粵 ji6;而至切)

    1. 數詞,是第一個正雙數。大寫是“”,阿拉伯數字是“2”。
    2. 第二。例:二兒子
    3. 百、千、萬位數後接整數二十、百、千時後者的簡稱。例:一百二。
    4. 價格元後接整數二十分的簡稱。例:三塊二。
    5. 。與“”相對。
    6. 再次
    7. 相異不同。例:二心
    8. 懷疑,不確定
    9. ,不專心
    10. 〉(閩語)二十,用如“廿”。
    11. 〉(中原、西南官話)劣等,次等。用在表示人的名詞中。
    12. 〉(西南官話),表示次序在後。
    13. 〉(江淮官話)母親
    14. 〉(蘭銀、中原官話)莽撞
    15. 〉(東北官話)白癡愚笨。亦褒義指人可愛。常用於諧謔。例:二乎二虎二氣二蛋(均為方言詞)。

    翻譯 编辑

    組詞 编辑

    見:附录:漢語詞彙索引/二

    日語 编辑

    1年級漢字

    日語基數詞
     <  1 2 3  > 

    讀音 编辑

    朝鮮語 编辑

    讀音 编辑

    訓讀 (twu)
    音讀 (i)

    越南語 编辑

    讀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