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
U+9B25, 鬥
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9B25

[U+9B24]
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U+9B26]

跨语言

编辑
笔顺
 
日本新字體
簡體中文
繁體中文 鬥/

汉字

编辑

鬥部+0画,共10画,仓颉码:中弓(LN),四角号码77114部件组合𩰋

  1. 康熙部首 第191个(鬥部

衍生字

编辑

来源

编辑
说文解字
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凡鬥之屬皆从鬥。

——《说文解字

汉语

编辑
正体/繁体 /
简体
异体

字源

编辑
古代字体(
说文解字
(汉·许慎
《六书通》
(明·闵齐伋
甲骨文 小篆 传抄古文字
     

甲骨文“斗”象两人相搏之形[1]小篆隶变𨷖𨷵)”(睡虎地秦简)。尽管《说文》列“鬥”、“鬭”二字,但实际上在宋朝以前隶楷皆沿袭秦隶“𨷖”,部首“鬥”类化同“門”;如南朝玉篇》“象鬥之形,今作門同。”唐朝干禄字书》“𨶜𨷖,上俗中通下正。”《九经字样》“鬭𨷖,下隸省,非從門。䦧字同。”北宋广韵》“凡從鬥者,今與門戶字同。”及至《集韵》依《说文》为据辨正,原从鬥者悉数恢复。

即使如此,后世仍通行“鬭”、“𨷖”而非“鬥”,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谓鬥废矣;1930年中央研究院宋元以来俗字谱》也以“𨷖”作正楷校对从門“鬥”之俗字。现行简化字除将“鬥”对应“斗”外(盖音从斗声,如俗字“鬦”),其部首又归同“門”简化“门”[2];传统汉字规范则是将“鬥”扶正,部首“鬥”与“門”有别。

出处

编辑
  1. 《古文字诂林 第三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2-01
  2. “《简化字总表》”, (请提供作品标题)[1], 访问于2015-11-12, 存档自原始网页2009-12-02

发音

编辑


注解
  • tàu - vernacular;
  • tiò/tò͘ - literary。
注解
  • dou3 - literary;
  • dao3 - vernacular。

韵图
读音 # 1/1
(5)
(137)
去 (H)
开合
反切
白一平方案 tuwH
拟音
郑张尚芳 /təuH/
潘悟云 /təuH/
邵荣芬 /təuH/
蒲立本 /təwH/
李荣 /tuH/
王力 /təuH/
高本汉 /tə̯uH/
推断官话读音 dòu
推断粤语读音 dau3
白一平沙加尔系统1.1 (2014)
读音 # 1/1
现代北京音
(拼音)
dòu
构拟中古音 ‹ tuwH ›
构拟上古音 /*tˁok-s/
英语翻译 quarrel, wrangle

来自白一平–沙加尔系统的上古汉语标注笔记:

* 圆括号 "()" 表示存在不确定;
* 方括号 "[]" 表示身分不确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号 "<>" 表示接中辞;
* 连字号 "-" 表示语素范围;

* 句号 "." 表示音节范围。
郑张系统 (2003)
读音 # 1/1
序号 2481
声符
韵部
小分部 0
对应中古韵
构拟上古音 /*toːɡs/

释义

编辑

(dòu,ㄉㄡˋ;粤 dau3;沪 teuH;闽南 tàu (白), tò͘ (文);都豆切)

  1. 打斗争斗。例:战斗械斗拳斗格斗搏斗明争暗斗龙争虎斗角斗斗士斗志斗殴斗气斗舰
  2. 使…斗。例:斗鸡斗牛斗鸡眼
  3. 竞争较量对抗。例:斗争斗智斗嘴批斗
  4. 奋斗尽力
  5. 古时谓星辰相互撞击
  6. 纷乱
  7. 面对相对
  8. 相遇遇合
  9. 拼凑拼合
  10. 之精品。
  11. 鸟巢
  12. 通“”。逗引挑逗
  13. 通“”。招揽。参见“斗买”。
  14. 通“”。突然
  15. 姓。

翻译

编辑

组词

编辑
见:附录:汉语词汇索引/斗

日语

编辑

读音

编辑

朝鲜语

编辑

读音

编辑
训读 싸울 (ssawul)
音读 (twu) (thwu) (kak)

越南语

编辑

读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