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詞典討論:漢字專題

由Wihwang在話題漢字條目的重定向與分類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4 年前

「筆畫順序」這部分我們應該如何寫?或者不需要?另外,最好有bot來完成許多繁瑣的工作。日文版已經用bot從英文版上轉換文章了--Shizhao 06:24 2004年5月18日 (UTC)

這個名詞是用「筆劃順序」還是「筆畫順序」?我想這種東西只能用一組圖片來說明了(也可以把它們組成一個圖)。但每個字都給出來不大現實,我想,如果是多個單字、偏旁部首複合起來的漢字,可以把各單字、部首的順序在它們自己的詞條里編寫好,在複合字裡按照書寫順序直接引用它們(或乾脆按順序給出那些單字、偏旁的鏈接)。關於robot,看了看日文版,沒搞清楚他們那些是bot做的詞條。如果是做日文里「五十音順索引」這樣的詞條,現在的 pywikipedia 的就夠用了,現在缺的是索引內容的數據,比如四角號碼檢字表。--Xyb 11:15 2004年5月18日 (UTC)

還是把筆畫順序從表格中去掉。或者在文中說明--Shizhao 12:12 2004年5月20日 (UTC)

對漢字的讀音應該增加反切吧。他對於古漢語是很重要的--Shizhao 12:21 2004年5月20日 (UTC)


讀音的標註要做的工作還是不少的。首先從發音上來說,不同地區有很大差異,大一點,普通話廣東話閩南話等的差異是不必說了;小一點,各省、各地的方言也有很多不同。但這麼複雜的發音系統,我們是不可能全部記錄下來的,那我們就應該先關注幾種典型發音的標註,先把這幾個重要種類通過徵集、討論確定下來。另外,中文的標註方法也有不少,象shizhao提到的反切等,這也要搜集一下,挑重要的進行編寫。發音系統×標註方法,這就有很多要寫的東西。另外,漢字中的很多多音字,不同發音代表不同的含義。如果這些都寫在該漢字的屬性表格中可能變得很長,不好看。我想可以把讀音從表格中拿出來,作為一個段落放到正文中。這樣,不同發音系統、不同標註方法可以按照樹形結構排列下來。同時參考英文維基詞典中「翻譯」部分的樣式,用1、2、3等來指代某個讀音是對應前面編寫的哪幾個釋義的。--Xyb 08:29 2004年5月22日 (UTC)

一般來說,關於語源都是在一開始先介紹的,這樣更有助於了解詞彙的演變歷史。所有的詞典都是這樣安排的--Shizhao 02:24 2004年5月24日 (UTC)

漢字條目的重定向與分類 編輯

大家好,下面是我對漢字條目編寫原則的兩點建議,想與諸位同仁討論,不成熟之處大家一同商議,完善我們的漢字專題。

重定向 編輯

我建議編寫漢字條目的原則:每字一頁,而非每碼每形一頁。依據者應為《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

同一字放同一頁 編輯

同一漢字可能有不同形式(例如作為其它字偏旁),Unicode中為每個形式都獨立編碼,但在編寫漢字條目時要把這些同一漢字的不同形式統一至一個頁面中說明。(應與英文版有所不同)

每字一頁是指每個獨立的漢字佔一頁,因此該漢字所衍生其它俗字、異體字、偏旁、簡化字、古字也都應該定向至此頁,並在此頁中作出區別聯系的說明,具體是指:

  • 偏旁。例如的偏旁形式,的偏旁形式,的偏旁形式,應定向至人、心、衣,並在頁面之說明此字作為偏旁時的寫法。
  • 異體字。例如綿為同一字兩種寫法,應衹選擇一個頁面。(若回字有四種寫法,也應統一至回)
  • 簡化字。例如的簡化字,的簡化字,應定向至馬、時,並在字源是說明簡化方法。
  • 俗字。例如的俗字寫法,應定向至糴,並在糴中說明。
  • 古字。《說文》解釋中常有漢字的古寫法,這些古字也應重定向至今字頁面。

不同字放不同頁 編輯

同樣,不同的漢字應分至不同的頁面,例如:

  • 為不同含義的漢字(前者意為「說」,如人云亦云,後者意為「雲彩」),應避免簡繁自動轉換。各自頁面都應衹解釋自身含義,但在中,應指明「在簡化字中字簡化至此字」。
  • 字由簡化而成,字頁面應作類似消歧義頁來編寫,如「發財」等意思指向字,「頭髮」等意思指向字。

分類 編輯

漢字分類除現有的部首和拼音外,還應根據漢字的形、音、義,採用多種分類方式,想到的幾種暫列於下:

--大維 2009年7月15日 (三) 05:13 (UTC)回覆

返回專案頁面「漢字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