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
跨語言 编辑
漢字 编辑
伊(人部+4畫,共6畫,倉頡碼:人尸大(OSK),四角號碼:27257,部件組合:⿰亻尹)
派生字 编辑
來源 编辑
漢語 编辑
字源 编辑
古代字體(伊) | |||||||||||||||||||||||||||||||||||||||||||||||||
---|---|---|---|---|---|---|---|---|---|---|---|---|---|---|---|---|---|---|---|---|---|---|---|---|---|---|---|---|---|---|---|---|---|---|---|---|---|---|---|---|---|---|---|---|---|---|---|---|---|
商 | 西周 | 《說文解字》 (漢·許慎) |
《六書通》 (明·閔齊伋) | ||||||||||||||||||||||||||||||||||||||||||||||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傳抄古文字 | ||||||||||||||||||||||||||||||||||||||||||||||
| |||||||||||||||||||||||||||||||||||||||||||||||||
|
形聲漢字(OC *qlil):意符亻+聲符尹 (OC *ɢʷlinʔ)。
詞源1 编辑
簡體與正體/繁體 |
伊 | |
---|---|---|
異體 | 𠁼 𠈽 𦯴 𠜧 𠜰 |
來自原始漢藏語 *(h)i ~ *(h)aj (“這個;這裡”)。
發音 编辑
釋義 编辑
伊
- (書面) 這個;這裡
- (書面, 正式或沿岸閩語) 彼,他 [自公元5世紀]
- […],伊於混亂中摸到地上之啞鈴,即持啞鈴砸被害人頭部後,捆綁被害人,待強盜完畢後,抽煙思索如何處理被害人,約三十分鐘,因認被害人有看見伊,始決定不留活口(決定殺死被害人),[…] [臺灣華語,繁體]
- 來自:2004年8月19日,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4326號刑事判決/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4326号刑事判决
- , yī yú hùnluàn zhōng mō dào dìshàng zhī yǎlíng, jí chí yǎlíng zá bèihàirén tóubù hòu, kǔnbǎng bèihàirén, dài qiángdào wánbì hòu, chōuyān sīsuǒ rúhé chùlǐ bèihàirén, yuē sānshí fēnzhōng, yīn rèn bèihàirén yǒu kànjiàn yī, shǐ juédìng bù liú huókǒu (juédìng shāsǐ bèihàirén), [漢語拼音]
[…],伊于混乱中摸到地上之哑铃,即持哑铃砸被害人头部后,捆绑被害人,待强盗完毕后,抽烟思索如何处理被害人,约三十分钟,因认被害人有看见伊,始决定不留活口(决定杀死被害人),[…] [臺灣華語,簡體]
- (書面) 你
- 表示肯定。
- 近義詞: 是
- 發語詞,無意義。
- 文言助詞。
- (~水, ~河) 洛河支流名,位於中國河南
- 姓氏
- 伊拉克 (Yīlākè)的簡稱。
- 伊朗 (Yīlǎng)的簡稱。
使用說明 编辑
在1870–1930年,有人建議將這個字作為專門的女性第三人稱代詞使用。這種用法現在已經過時了。
同義詞 编辑
詞源2 编辑
簡體與正體/繁體 |
伊 | |
---|---|---|
異體 | 佢 渠 夷 吳語 |
來自渠 (中古 ɡɨʌ, “他”)。
在南部四縣客語:/ki/ → /i/。
在吳語 (You, 1995):/ɡ-/ → /dʑ-/ → /ɦ-/ ( → /ʔ-/)。
發音 编辑
釋義 编辑
伊
同義詞 编辑
組詞 编辑
伊 的派生詞彙
來源 编辑
日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伊
(人名用漢字)
讀法 编辑
詞源 编辑
本詞中的漢字 |
---|
伊 |
い 人名用漢字 |
音讀 |
發音 编辑
專有名詞 编辑
前綴 编辑
來源 编辑
朝鮮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來源 编辑
越南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