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
|
跨語言 编辑
漢字 编辑
疑(疋部+9畫,共14畫,倉頡碼:心大弓戈人(PKNIO),四角號碼:27481,部件組合:⿰𠤕⿱龴疋)
衍生字 编辑
來源 编辑
- 康熙字典:第768页第3字
- 大漢和辭典:第22007字
- 大字源:第1178页第8字
- 漢語大字典:第4卷第2751页第4字
- 辭海:第919頁第1行第2字
- 宋本廣韻:第59页第25字
- 萬國碼:U+7591
說文解字 | |
---|---|
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說文解字》 |
漢語 编辑
正體/繁體 | 疑 | |
---|---|---|
簡體 # | 疑 | |
異體 |
字源 编辑
古代字體(疑) | ||||
---|---|---|---|---|
商 | 西周 | 戰國時期 | 《說文解字》 (漢·許慎) | |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文字 | 秦系簡牘文字 | 小篆 |
同聲符字(疑(鄭張尚芳 (2003)) )
原為會意漢字:大或文 (“站立的人形”)+夂 (“傾斜的頭和張開的嘴”)+丨 (“手杖”) – 一個人拿著拐杖,張著嘴四處張望,不知該往哪裡走 – 困惑;迷惑。對照:欠和既,都有“張嘴”的要素,但是其圖形為坐姿。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常加入彳或辵 = 彳 + 止 (“腳”)來表示旅行或運動。
之後又添加了許多要素,如西周金文加了牛,秦系文字的舊隸書包括了子,和西漢早期隸書的乙。同時表示站立人物的圖形要素變為𠤕或在楚系文字有時會變為矣(如表格所式)。楚人還加了表示“心靈”的心要素。
《說文》中的首文字以秦系篆書書寫,解釋為“一個孩子在有障礙的道路上比較路徑”:意符子 (“孩子”)+意符止 (“阻撓”)+意符匕 (“比較”)+聲符矢 (OC *hliʔ)。段玉裁對說文的解釋提出另一種說法,指出矢不可能是其聲符:意符子 (“孩子”)+意符𠤕 (“不確定”)+聲符止 (OC *kjɯʔ)。然而,目前現存的聲符都不能表示其發音。Zhengzhang (2003)認為子是牛 (OC *ŋʷɯ)的訛變,曾作為聲符。
當前形式來自秦-漢隸書,右邊部件子+止或子+乙已經隸定為龴+疋。
詞源 编辑
可能與礙 (OC *ŋɯːs, “阻撓”)相關 (Schuessler, 2007);參照原始藏緬語*ʔ/N-g(r)ak (“阻擋”) (STEDT,暫定)。
發音 编辑
釋義 编辑
疑
組詞 编辑
疑 的派生詞彙
|
|
|
日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疑
(6年級漢字)
讀法 编辑
組詞 编辑
朝鮮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疑 (ui, eung) (韓字 의, 응, 修正式:ui, eung, 馬科恩-賴肖爾式:ŭi, ŭng, 耶鲁式:uy, ung)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
越南語 编辑
漢字 编辑
-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
{{rfdef}}
模板。